第418章 花冤严蕊
第418章 花冤严蕊 (第2/2页)并且让狱卒严刑拷打,逼她承认自己和太守之间有不正当关系。
但让朱熹没想到的是,严蕊虽然是一个弱女子,又被折磨了很久,但就是死不认罪。
好几天时间过去了,却都没能从严蕊嘴里问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朱熹感到十分头疼,因为对他来说,这件事情不能拖得太久。
本来他身为主管赈灾的官员,是没有资格将人下狱的,一个弱女子当然反抗不了他什么。
但如果朝堂上的政敌拿这件事来做文章攻击他,那他可真的就百口莫辩了。
朱熹随便给严蕊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她押到绍兴去了。
绍兴太守作为朱熹的亲信,自然对他的那一套理论极其推崇。
一见到严蕊,不分青红皂白便要严蕊认罪。
没想到严蕊丝毫不顾他的威胁,直言不可能去污蔑唐太守。
见严蕊如同朱熹说的那般嘴硬,绍兴太守也不再多言。
从此监牢中日日传来惨叫声,长达两个月之久。
两个月之后,严蕊已经被折磨的面目全非。
如果曾经相熟的人乍一见到她,绝对不可能把现在的她和当年的她联系在一起,更别提相信这是同一个人了。
尤其她那双曾经执笔写字的双手,如今十指都红肿不堪,有几个手指甚至已经断掉了。
而这只是因为绍兴太守过来巡查时说了一句,这么白白嫩嫩的手被弄断可就太可惜了。
就因为这一句话,狱卒们直接活生生夹断了她的手指。
十指连心,那样的痛苦可想而知。
甚至她还收了好几次杖刑,有几次差点没挨过去。
见严蕊不吃硬的,绍兴太守又生一计。
让人找来了严蕊的母亲,让她进监狱劝劝女儿。
严蕊的母亲见女儿被折磨的不成人样,顿时泣不成声,想让女儿认罪。
严蕊见到自己的母亲也很是伤心,要知道自从家道中落,她被迫沦为营妓,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
后来幸亏唐太守赏识她在诗词的才华,她才得以回家看望母亲。
可是还没能说几句话,就被朱熹派来的人带走了。
“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里,作为一个弱女子想要生活下去有多不易。”
“自己并非自甘下贱、眷恋风尘的妓女生活,而是被迫而为。”
“她早已厌倦了卖笑生涯,希望岳霖为她作主,让她脱籍从良,做一个平常人。”
“岳霖对严蕊的词大加赞赏,并深受感动。”
“亲自为她在营妓的名册上删去了名字,判她从良。”
“岳霖堪称严蕊人生的一大贵人,不仅救了她一命,还让她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严蕊遇之,可谓大幸!”
“严蕊不寻常的事迹以及誓死不污士大夫的举动,很快就传遍京城,名气比以前更盛!”
“如此一位性情刚烈、心质高洁的才女,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与追捧。”
“好些达官贵人都纷纷表示要娶严蕊为妻,表示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不久,赵氏皇族中一个近支子弟。”
“十分仰慕严蕊的才华、容貌尤其品性,就娶了严蕊。”
“但是,因为门第观念深固,严蕊做过营妓,就没有以正妻的名份来娶她。”
“但是,这个人后来一直都没有再娶别的女人。”
“一生都只有严蕊一个女人,而且对严蕊还非常疼爱。”
“因此,严蕊虽然名义上不是正妻,而实际上与正妻并无二致。”
“严蕊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苦楚,受尽多少冷落。”
“终于尘埃落定,有了好归宿,令人动容落泪。”
“回顾严蕊的一生,惊心动魄,曲折传奇。”
“她出身书香世家,奈何家遭变故而被迫沦为官妓。”
“其实,如果衣食无忧,谁又愿意沦落风尘呢?”
“但即便如此,也不改其气节,不改其高尚的品格、贞烈的性情,宁死也不诬陷他人。”
“这对于一个男权社会里的弱女子而言,最为难能可贵。”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
“严蕊属于后者,她的人性最具人格魅力,因而饱经沧桑的她收获了完美的结局。”
柳如是:沦为官妓的词人严蕊,遭奸人陷害入狱,写词表达渴望自由的心声。
朱熹在学术上与政治上和唐仲友格格不入,他于是想着找机会弹劾唐仲友。
当他听说唐仲友和严蕊的关系密切时,于是下令抓捕严蕊。
严蕊被捕后,被严刑拷问,几乎死于狱中。
但她始终不说一句不利于唐仲友的话,因此对她也无法定罪。
最后,朝廷只得调走朱熹,让岳飞的儿子岳霖去办理此案。
岳霖十分同情严蕊,于是释放了她。
在出狱之际,被问到今后归宿时,严蕊念出了这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词悲愤地诉说了,严蕊内心压抑已久的心声。
自己根本就不爱这种表面风光无限,实则痛苦不堪的卖笑生涯。
因为生活所迫,自己不幸沦落风尘,这都是命运的安排。
命运像花开花落那样,全赖司春之神做主了,委婉地表达了对岳霖释放她的期望。
她用山花插满头的村姑形象,表示自己不会贪恋富贵荣华的日子。
只想做一个朴实无华的村妇,过一种平淡自由的日子。
上片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苦闷。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
首句直写自己的爱憎,略显突兀,却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在贞节观念日深的宋代,风尘女子尤为社会风气所不齿。
严蕊这里不仅仅是自辩,其中有自伤,更有不平的怨愤。
一个前身,是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凄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都被隐在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词语中。
词人借自然现象比喻自身境况。
花落,比喻自己落难,身陷囹圄。
花开,比喻自己的释放。
自有时,词人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一定会被释放。
总是东君主,隐含了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下片写自己渴望幸福、自由、美好的生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终须一词,表达了词人一定要出牢笼的坚定信念。
如何一词体现了不能出牢狱的无可奈何,这是对自己冤屈的申诉,是对现实的控诉。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此句是词人的想象,展现了一幅明丽的画面。
春光融融,鲜花盛开,花丛中一美丽佳人头上插满鲜花在翩翩起舞。
能想象出这是远离营妓生活的自由乐土,从此句中深刻体会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
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暗示严蕊虽然尚处于备受冷落的阶段,但仍坚持着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