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笑傲:我要当教主 > 第八十二章 大盗为侯

第八十二章 大盗为侯

第八十二章 大盗为侯 (第1/2页)

桌案上,两盏烛火轻轻摇曳。
  
  “燕三娘,你还是不说?”
  
  “岳某只是无名小卒,不值你一晒,也就罢了。”
  
  “乔大侠是山西武林名宿前辈,他亲自来此,你今夜一言不发,未免有些失礼吧?”
  
  说话那人面目方正,广额疏眉,体系健硕,腰间用铁链系着两柄短柄八角莲锤,三尺来长,锤头约莫双拳大小,有八个棱角,如绽开的莲。
  
  “岳某还是那句话,交出九龙玉佩,国丈府绝不追究!还可以聘伱为客卿,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外间暴雨如注,落在瓦片上。
  
  雷霆轰鸣,如天公挥锤砸在巨鼓上。
  
  雨声、雷声,嘈杂交织。
  
  女子低着头,青丝凌乱地垂落,下巴抵着冰冷铁枷。
  
  一言不发,俏脸上带着笑意。
  
  乔勿庸成名已久,其侠义事迹广为流传,有‘晋北刀侠’之称,在天下武林中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燕姑娘,你为一己之私,盗窃宝物,连累诸多江湖同道,若是为了成全‘燕子神偷’之名,只怕会适得其反。在下是过来人,如何在江湖上扬名,这是门大学问、细致活,可不能蛮干啊。”
  
  岳晓天以利说之。
  
  乔勿庸以名说之。
  
  江湖之上,看似快哉逍遥,但一百个大侠里有九十九个,逃脱不了名利樊笼。
  
  直白来说,许多人进入江湖,便为了追逐这两个字。
  
  “佑圣初年,有马贼贿赂边将,潜入大同府烧杀抢劫,奸淫掳掠,乔大侠一骑一刀出塞,追杀三百里,破其心胆,悬其首级,北方数省都传‘晋北刀侠’的美名。”
  
  “那时我才十岁,就听人说起‘晋北刀侠’乔勿庸行事如何侠义,刀法如何了得,心中无比神往。”
  
  乔勿庸抚须轻笑,那确实是他得意生平的壮举。
  
  燕三娘笑道:“单骑出塞的乔大侠,那时心中除去名利二字,我想应该还有……几两侠肝义胆吧?”
  
  乔勿庸的笑容凝固在脸上,他冷哼一声,转头看向旁边。
  
  燕三娘又看向岳晓天,轻笑道:“岳管家,只要万国丈把贪墨的十万石粮草,全数发还边塞军民,我自然会把九龙玉佩归还。”
  
  岳晓天冷笑道:“国丈府已经送出五万石粮草,你就算要行好事,也该心满意足了吧。”
  
  燕三娘坚定地摇头,笑道:“我与万贵妃约定的是,十万石粮草,全数发还。否则九龙玉碎,她想好如何向皇帝解释。太祖传下的九龙玉佩,这世上,应该找不到第二块吧。”
  
  万贵妃美艳倾国,其父封万户侯,其母为国夫人,其义兄万重楼执掌锦衣卫。
  
  依佑圣皇帝对她的宠爱,寻常之事根本动不了她分毫。
  
  而这九龙玉佩乃是自太祖皇帝传下的圣物,天下皆知的一件奇宝,对于皇位正统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万贵妃回乡省亲,特意向佑圣帝求取随身的九龙玉佩,为的是传示亲族,以示恩宠。
  
  这等无礼要求,荒诞理由,根本拿不上台面。
  
  佑圣帝也非好色有疾之君,但对万贵妃,却从不忍心拒绝。
  
  若是失窃了九龙玉佩,从大的方面而言,动摇国本,即使皇帝有意宽纵,那些言官朝臣也会揪着不放,万氏的恩宠必定要大大受影响。
  
  乔勿庸堂叹了口气:“燕姑娘,这十万石粮草非只牵扯国丈府,勋贵、边将、文官、豪商,都有利益在其中,万国丈能从中挤出五万石,已经用尽人情。如今你已被擒,何不双方各退一步?”
  
  燕三娘冷笑道:“原来国丈府干的勾当,晋北刀侠一清二楚?”
  
  乔勿庸轻笑道:“燕姑娘尽管嘲讽在下,只是万贵妃回京之日已近,那五万石粮草,也万万不能再动。接下来,国丈府就不会如之前那般客气,燕姑娘可要好自为之。”
  
  岳晓天看着燕三娘鹅蛋般的脸蛋,修长身段,笑了一声:“明日太原府五位用刑高手就会上山,燕姑娘,你这如似玉的脸蛋,他们可不会怜惜。”
  
  “狗贼!伥鬼!有什么酷刑尽管用来。”
  
  燕三娘冷冷地看向两人,她拜入师门前,便是大同府军户的孤儿。决定要行这桩极险之事,便已考虑到最坏的结果。
  
  两人审问一夜,威逼利诱,见燕三娘铁石心肠,只好作罢。
  
  铁门重重合上,那两盏烛火随之熄灭,石屋彻底陷入黑暗。
  
  燕三娘在黑暗中无声叹息,她学艺八年离开师门后,便回到大同府,那里的军户、百姓在草原骑兵的侵袭下,在边将的盘剥下,依旧是生死两难,几乎末世光景。
  
  去岁冬季,草原寒灾,临近的大同府也没好多少。
  
  不少灾民流离失所,无法春耕,朝廷后知后觉,好不容易挤出十万石粮草,还被万国丈为首的那群人贪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