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草台班子
第51章 草台班子 (第1/2页)8:10,剧组导演来到现场,发现摄像组没准备完毕,而灯光组却不见人影,不由大发雷霆。
他让人到车上叫醒负责现场协调的张功,直接当着整个剧组和群演的面开骂。
“X泥马的,你的脑子去哪里了,你知道不知道耽误一个小时剧组要赔多少钱吗?
……”
上到对方父母,下到中戏母校,都被导演火力全覆盖,此举将导演的光环一下子在周逸心中击碎。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真的认为是一个地痞流氓在骂街。
张功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并不跟导演争辩,而是低着头忍受着。
此时,周逸看了一下之前带他们的工作人员,发现对方神情喜上眉梢,估摸着是师哥被对方给坑了。
陈川骏没想到自己的一时疏忽,反倒让师哥张功丢了大脸,整个人气得鼓鼓若不是黄俊拉着,估计想上去跟导演干架了。
“导演,东边飘来了几块厚云层。俗话说:云往西、披蓑衣。不抓紧机会抢拍的话,今天下雨又要浪费一天,我们群演可不想今天没钱拿!”
直接顶牛那是火上浇油,周逸想了暗度陈仓的法子,提醒导演骂人解决不了问题,剧组马上开工才是正事。
此时,估计导演骂了半天气消了大半,就顺着台阶而下。
“给你半小时,不管用什么方法,赶紧让灯光组就位,不然他们不要想在剧组里干了。”
导演刷足了存在感,气鼓鼓拂袖而去。
剧组工作人员和普通群演像是见惯不怪的样子,都装作刚才的事情没发生。导演可以骂张功,而身为导演助理的张功一样可以将气洒在他们身上,所以大家都聪明地明哲保身。
在国内影视行业,灯光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80%的从业者来自豫南省的一个县,他们有共同的一个名字——“鄢陵灯光师”。
91年,当地一位农民北漂先是到北影厂当群演,后因踏实肯干被厂里老师傅留下当灯光助理用,干搬灯、拉线的体力活。
随着剧组经验增加,他也从打下手的小助理,升到大助理,最后成为了一名灯光师。
由此可见以前北影厂这些影视国企,里面的老师傅基本功真厉害,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就算你文化水平不高一样可以独挡一面。
上阵亲兄弟,北漂灯光师要用人首先考虑自己家里的亲戚兄弟,然后将基本灯光知识言传身教。村里,乡里乃至县里许多人见干这行挣到钱,于是纷纷加入。
经过30余年发展,当地灯光师一带多、多带帮,直接将国内影视行业的灯光组垄断了。
在国内拍戏,基本上都是整夜整夜的熬,灯光师要提前布光,拍完后还要装卸设备,基本上是到场最早,走得最晚,一天干16小时是行规,有时候甚至要连续工作20个小时。
所以整个剧组里,灯光师是最辛苦的一批人。不然轮不到能吃苦耐劳的“鄢陵灯光师”一举成名。
在此剧组,灯光组也是由“鄢陵灯光师”承包,一个灯光师带着6个学徒助理干活。
昨天剧组开夜车在另一个片场干到凌晨3:30,而灯光组在4:30才离开回去休息。
“我不管你们情况如何,导演生气发话:半小时见不到灯光你们就别干了。”
张功也一肚子气,他莫名其妙被导演当众削了一顿,直接打电话将压力转嫁给灯光组那边。
见师弟诸人围过来安慰自己,张功先感谢周逸替他救场,然后有些懊恼地解释。
“我应该是被人阴了。
昨天凌晨收工时先是说8点,后来改成了9点开工,不知道为何导演8点就到场。
还有导演是当众杀我这只鸡给副导演看呢!他们两个背后站着不同的出品方。
唉,这个剧组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我们7:30将群演都发觉的剧组异常,告诉了你指派的那位工作人员,他说知道了就束手旁观——”
周逸将自己的见闻跟师哥张功汇报了一下。
“嘶,我就知道。不就是你们几个特约演员没有给其上供,他就敢阴我一把。
开工时间的混淆,估计也是他搞的鬼。
哦,你们只是导火索,他是盯着我这个导演助理的位置而来。
不行,我得赶紧打电话给副导说一声,汇报详细情况。”
接着张功就跑到一旁打电话补救,如此见闻也让周逸感受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时间来到9:00,灯光组终于还是拖着疲惫之躯赶来完成了灯光布置,整个剧组终于可以正式开拍了。
张功的电话让副导演也赶来了,他巡视了一遍现场发现准备就绪才放下心来。
然后来到周逸等人面前,特约演员都归他管,副导演让大家对着剧本念台词,现场考校合格不合格。
A角色:“国华同学,在此民族存亡之际,正是我等男儿挺身而出唤醒民众的大好时机。东北三省沦陷,日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待在校园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我们几个决定,明天一起去请愿,你要不要参加?”
B角色:“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决定一起参加!”
C角色:“全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就能抵抗一切侵略。”
D角色:“来吧,抗日救亡义不容辞。”
周逸四人扮演男主角的大学同窗,最终中枪倒在请愿途中以热血和生命唤醒了对方走上民族救亡的革命之路。
存在即合理,一件看上去很不合理的事情只要存在,那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像此剧组拍摄的抗战剧,剧还没拍完,已经被几个电视台认购,接近回本了。
抗战剧为何能持续霸占电视屏幕呢?
一是因为抗战剧拥有稳定的收视人群,随着年轻人纷纷转战手机屏幕,家里电视遥控器自然掌握在父母手中,40—60岁的他们是抗战剧的收视基础。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因历史原因接受教育的水平不太高,对于影视文化消费一向比较被动。清晰的正邪阵营对抗,正义最终获取胜利的结局,符合他们一贯来的收视认知。
二是抗战剧风险低投资小回报大,容易被各级电视台采购播放,市场需求稳定。抗战大箩筐,啥都往里装。在抗战酒瓶里,装啥新酒都能项目立项通过。各大影视城和配套道具应有尽有,项目投资金额不大。观众对男女主演并不在意,只要情节过得去就能追着看,启用新人演员方便降低成本。抗战剧能挣钱,容易受资本青睐。
三是国内电视台众多,他们日常播出时间需要大量剧集填充,抗战剧由于导向正确又有稳定收视人群,所以中小电视台热衷购买重复播放。大热剧集动辄数千万上亿的采购价格,这些都是以芒果卫视为主的几大主流卫视地盘。而许多欠发达地区卫视,以及省会之下的电视台,尤其国内每个县、市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他们可以承受数百或几十万,乃至几万块的采购报价,正是抗战剧的生存空间。
有固定收视人群,资方愿投资拍,电视台热衷购买,便成为了一条抗战剧的产业链闭环。
“好,不愧是中戏学生,当个特约演员大材小用了。”
基本是本色演出,本来就是大学生,周逸等人毫不费劲就将满腔热血的学生扮得戏份十足。
他们今天拍摄任务主要有二,一是室内戏,就是上述ABCD角来到男主角家里邀请对方参加活动;二是领头走在请愿群众前方,手举横幅率众大喊口号,然后中枪身亡。
副导演在周逸等人面前和蔼可亲,但看到群演东倒西歪躺在片场中补觉,他根本不屑于跟群演直接沟通,而是叫来群头们一顿狠骂,让他们赶紧将人集中起来管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